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,行业寒冬什么时候见底?
生猪养殖陷入亏损困境
最近央视财经报道了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: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已成常态,部分企业甚至9个月就赔掉了过去10年的利润!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作为普通消费者,我们享受着猪肉价格下降带来的实惠,但背后却是无数养殖户在咬牙坚持。
从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来看,国内猪肉价格已经连续8个月回落。超市里的猪肉价格从去年每斤27元左右,降到了现在的10元左右浮动,特价时甚至跌破10元大关。排骨、猪脚等产品价格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,比如优选龙骨从去年每公斤80元降到现在的37.6元,降幅超过50%。
亏损背后的多重影响
为什么会出现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的局面?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缘故:
开门见山说,产能过剩是主因。2019年非洲猪瘟得到控制后,大量资本涌入养猪行业,企业不断扩充产能,导致市场供大于求。接下来要讲,饲料成本大幅上涨,谷物涨了接近40%,豆粕类从每吨3000元涨到4200元左右,一头猪的饲料成本增加了100多元。再者,年初行业对猪价过于乐观,大量二次育肥和进口猪肉进一步放大了供给。
“现在养一头猪都亏好几百元,行情也没有好转,猪越养越大,成本越高,亏得越多。”广东云浮养殖户郑志坚的这番话道出了行业的无奈。像他这样被迫转行养鸭子的养殖户不在少数,而坚持的企业亏损仍在扩大。
企业怎样应对行业寒冬?
面对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的困境,各大养殖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自救:
温氏股份、京基智农等企业开始放缓产能扩充速度,集中精力降本增效。”目前首要任务是精细化管理,提升经营能力。”一位企业高管表示。牧原股份凭借”自繁自养”模式相对抗压,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近三年首次单季度亏损。
行业专家建议,当前养猪业最重要的是保住现金流,度过这个”寒冬”。不少企业推迟了新项目建设,调整经营策略,等待市场回暖。
猪价什么时候才能回暖?
消费者最关心的是:猪肉低价能持续多久?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的情况什么时候能改善?
业内人士分析,虽然近期猪价有所企稳,但反弹空间有限。从产能和价格关系推断,预计猪价周期性底部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出现。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:”猪肉板块最低迷时刻即将过去,投资机会也趋于明朗。”
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现在确实是购买猪肉的好时机;而对于养殖户而言,则需要坚持到明年年中,届时市场供需关系有望重新平衡,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的困境或将得到缓解。